這部名叫《平凡英雄》的影片,改編自一個新聞:救助救治新疆和田斷臂男孩事件。
在戰爭、打架、兇殺,明星出軌等新聞里,這樣的真實事件泛不起半點漣漪,人們對它的記憶早就已經漸漸淡去。
但今天,它卻以一部國慶檔大體量電影的方式,再次出現在我們面前。
因為什么?因為在救援過程中,伸出的所有援手,都來自一個個普通人。
他們當中,有勞動節前夜等待下班的地勤,是在街道執勤的交警,是販賣小吃的小販,是正常執飛的空姐,也是見過千萬病人的外科醫生……
這些普通的平凡人,在8小時1400公里的接力中,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,他們像一個個聯動的齒輪,不斷轉動自己的過程中,完成了對小男孩生命的延續和未來的輸送。
這是一個我們普通人自己的故事,是你我他的故事,或許某天的某個時間點,你也會成為這個故事的一部分,所以看這部影片有一種奇妙的觀感:我們就是電影里的主角。
魯迅先生在自己的雜文集《熱風》中寫道:“此后如竟沒有炬火:我便是唯一的光”。
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,生活在一個不需要燃燒自己生命去吶喊的年代,但在這樣的年代里,那些持有助人善念的普通人,卻也可以完成一個關于生命的壯舉。
電影《平凡英雄》有很多明星參演,其中不乏我們常??吹降拿郑豪畋?、馮紹峰、黃曉明、張一山、娜扎……
但鏡頭真正對準的,卻是在平凡崗位上做著平凡工作的老百姓。
電影中的小主人公名叫小麥,他的胳膊不小心被拖拉機絞斷的時候,第一個伸出援手的是鄰居的大媽。
她借出了自己家的汽車,讓小麥的哥哥趕快送小麥去醫院,這才有了這場生命接力的開始。
為了盡快趕到醫院,哥哥開著車不得不抄道駛入步行街,賣東西的大叔看到后氣得大力拍打引擎蓋,可當他看到車里有一個重傷的孩子時,卻主動拿起喇叭,呼吁所有人為給小麥騰出了一條窄窄的生命通道。
哥哥開車超速,被交警阻攔,女騎警看到孩子的第一時刻,就跟指揮部聯系,一個個綠燈因小麥開啟,紅綠燈為生命改變了顏色。
醫院中,面對“要胳膊還是要命”的艱難抉擇,和田醫生艾克拜爾在哥哥心慌意亂的時候穩住了他的情緒,提醒他,要像個男人一樣做出抉擇。
接下來,這個普通的醫生,為了讓孩子得到最好最及時的救治,動用自己的人脈聯系了烏魯木齊市最好的醫生,也是自己的師弟林立。
在小麥趕往機場的那一刻,林立對手術的準備就已經開始了。
在醫患關系如此緊張、傷醫事件頻發的今天,電影里和現實中,都有一些平凡的醫生,依舊會不惜一切代價地為一個生命、一條胳膊拼盡全力。
到了機場,最后一班飛機已經滑出,哥哥著急地告訴工作人員,弟弟重傷需要上飛機救治。經過與塔臺和總部的聯系,飛機二次滑回廊橋接上了小麥。
看著這一切的地勤感嘆: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飛機因為個人原因二次回廊。
斷臂需要保持低溫,小麥需要時刻照顧,從未見過這種情況的乘務長周燕,強忍著淚水為小麥二次包扎;
一開始看到斷臂嚇得連連后退的空姐于麗,也逼著自己克服恐懼,一次次往裝著斷臂的袋子里加冰塊;
因手術事故患上PTSD的青年醫生劉銳選擇了醫生的本能,在小麥最需要治療的時候挺身而出……
整個旅程,飛機上的所有人,都是小麥的守護者。
飛機到達機場的時候,救護車已經等在那里;趕到醫院的時候,林立醫生已經做好了手術準備;手術遇到困難,眼看就要超出黃金救治時間,林立還不愿放棄。
一個個普通人,就像在完成一場接力賽,每一個遞出的接力棒,后面都有人跟上。
整個環節中,只要有一個環節出現意外,小麥的胳膊連同他的未來,就會一并毀掉。
但面對這個重傷的小男孩,所有的人卻表現得出奇一致,出奇熱心,出奇溫暖。
而這些平凡的普通人,也組成了《平凡英雄》里最強大也最接地氣的主角團。
一點點閃動的微光,此刻匯成了星海,照亮了這個小男孩險些變得沉重的未來。
曾幾何時,在父母輩的描述中,社會上互相幫助的氛圍都極其融洽。
大家信奉“遠親不如近鄰”,“多一雙筷子”的事兒常常掛在嘴邊,一方有難八方來援是理所應當。
可在今天,并不是每個人都像影片中的小麥一樣如此幸運。
有路邊摔倒的老人,沒人敢上前去攙扶;有街道走丟的兒童,沒人想上去詢問,有需要幫助的流浪漢,卻頻頻遭受歧視……
社媒發達,人們互通有無的今天,我們卻正在漸漸丟失父母輩們最可貴的品質。
社會氛圍怨聲載道,消極的情緒在逐漸蔓延,每個人都開始只珍視自身的利益,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正在慢慢成為社會的大多數。
網上可以因為喜愛的明星觀點不同而互相謾罵,可以因為性別不同而相互攻擊,可以在事實還不清楚的時候就妄加揣測,可以在有人受到侵害的時候搬出“受害者有罪論”……
但,小麥經歷的這一切讓我們重新開始相信,平凡且善良的大多數,一直都在。
這些現實中普通到塵埃里、平凡到骨子里的陌生人,在面對一個急需救援的生命時,卻都毫不遲疑地全力以赴。
樂于助人,甘于奉獻,這是扎根在中國人骨子里的美好品質,即便自己過得不好,也見不得別人受苦,是我們最良善的人格。
其實小麥不是個例,也絕對不會只成為個例,我們見過太多太多的平凡人,在災難到來時,危險到來時,奮不顧身沖上前去,以凡人之軀拯救生命的壯舉。
前不久的重慶山火,700多位騎士從全國各地趕來,他們不要報酬,不求聞達,只是在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火災的危險中,一次次騎著摩托上山下運送物資傳遞信息,仿佛不知疲倦。
伴隨著摩托車的轟鳴聲,隔著屏幕的我們都能感受到中國平凡人身上的那股英雄氣。
這用機車和血肉筑起的熱血長城,才是真正的凡人大義。
瀘定地震后,兩個普通的工作人員羅永和甘宇,為了拯救下游村莊里的村民,毅然放棄自己逃生的機會,爬上十層樓高的堤壩開閘泄洪后才開始逃離自救。
甘宇體力不支倒下的時候讓羅永先走,這樣自己就不會拖累他,他就有機會獲救。
羅永獲救后跟消防員說的第一句話就是“去救我的同事甘宇”。
看《平凡英雄》首映禮的時候,背景板上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:凡人微光,星火成炬。
和田機場總經理唐偉說:“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,立下的所有規矩,在關鍵時候是可以給它讓路的”。
烏魯木齊機場書記的話擲地有聲:“一條人命怎么能不等呢?不管多晚飛過來,我們都等。”
機長在告別小男孩的時候,淡淡地隔空對他說:“最后一哆嗦了,加油!”
在飛機上幫助小麥度過了危險期的劉銳醫生,下了飛機給老師發信息說:“這就是您常說的,醫生的本能吧。”
殊不知,有時候我們的舉手之勞,對別人來說,卻重如千斤。
一個微小的舉動,或會挽回一次失??;一個暖心的笑容,或會打開一個心結;一次耐心的等待,或會開啟一段愛情;一次有禮的避讓,或能拯救一條生命。
我們無法脫離社會而存在,在現實的大多數意外情況下,能幫我們的,只有身邊的陌路人。
良善和溫情是冷漠社會的調節劑,當這種美好的品質扎根在每個平凡人的內心,它就能像星星之火一樣,漸成燎原之勢。
而《平凡英雄》之所以找來40個明星,花費這么大的氣力和陣仗,去記錄這些伸出援手的普通人,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共同完成了這場生命的奇跡,更是因為,有時社會的冷漠,讓這群平凡人必須被大家記住。
記住才能成為榜樣,記住才能發揚光大,或許他們沒有名字,但他們在這8小時里的行為,卻是凡人的微光。
所謂人間,就是“在人之間”。任何人都不能脫離他人去生活,任何人都有需要他人幫助的時候。
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需要平凡英雄,我們要努力成為平凡英雄,我們不能讓微光熄滅。